......
丧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生老病死,还有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起伏,每个人都要经历。
.......
........
哀伤是我们面对丧失的第一反应,但是如果这个丧失它力量太大了,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就会启动隔离程序。
隔离了以后呢?那个创伤的形成就更深一点,所以有个瑞典的心理学家,
他说“抑郁不是伤心欲绝,而是拒绝哀伤。”
就是对哀伤的拒绝,不容许自己哀伤。
既然丧失逃无可逃,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
........
有一年的奥斯卡有一部获奖影片叫《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丧失。
男主人公原本在城市有体面的工作,有幸福的家庭,三个孩子活泼可爱。
意外发生在一次他跟朋友的聚会,喝多了的他看着妻儿都入睡了,怕他们被冻到,所以在壁炉里添了柴火,但是他没有关炉门。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从零售店买东西回来,他的家已经一片火海。他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消防人员疯狂地往外拽,三个孩子却全部葬身火海。
这个丧失太痛,痛到他无法承受,所以他选择离开,并且跟所有人都断了联系,
因为链接的背后还有回忆,这个回忆他无法面对。
.......
........
影片一开始在一座海边小城,他做最苦的、最脏的工作,
他要用这种折磨肉体的方式去寻找内心的安宁。
意外发生的时候警察对他说“你有错,但你无罪”,他不接受,他拿枪自杀,他要自我攻击,但被警察制止了。
之后他就开始自我放纵,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他打架,酗酒,其实就是没有让他用枪把自己打死,但是他的心已经死了。因为他必须让自己心灵麻木,否则他无法面对这样的丧失。
后来他的哥哥去世了,侄子没有人监护,现实再次把他拽回这个城市。当他回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他就有很多闪回。因为隔离是麻木,但是回来对他来说就是冲击。
对所有关系,对所有企图拽他的人,他都是排斥的,因为他不想救赎自己,这个创伤太大。他的妻子后来再婚并且怀孕,她已经从当时的应激状态中出来了。
她看到他这个状况,她说:“我当时光顾自己的感受了,完全发泄到你身上,我现在觉得我也很过分。”她想跟他建立连接,但是失败了。
.......
........
你没有办法拽一个想沉溺的人。虽然他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最后,他还是决定回到曼彻斯特。
他的侄子问他,为什么你不能留下来,他说:“我不是不愿,而是我不能,就是我没有办法容许自己再过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的那样如常的生活。生活对我来说已经是完全撕裂了,完全不一样了。我用这种方式度过余生,对我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方式。而你们认为的,帮我解脱或者救赎的方式,对我来说其实是不行的。那是我接受不了的,我不能等。”
.......
........
这就有点像希腊神话, 每天推石,滚下来,然后再去推。其实就是人生在经历了大的事件以后,面对这个创伤,他没办法痛哭。因为这个丧失对他来说太过于剧烈,已经超过了一个人能够整合到他生命里的程度。
他的生活,在那件事情以后他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没有办法再跟过去的那个自己连接了。只有隔离,所有的情感,所有的关系隔离起来,他才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用一种痛苦又挣扎的方式,但是能让他活下去。
.......
........
让我们相遇在生命的最深处
————深圳哆唻咪心理————
哆唻咪,最懂你!
扫一扫直接添加哆唻咪小助手的微信13717003998(电话同)哦